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硬知❤知知 2019-07-23 17:11
2094

“摆脱个人企业的范畴,为了通过技术的先进化,给后世留下一个富裕的祖国,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

或许大家对于李秉哲这个名字并不太清楚,但是对于他所创始的三星集团应该都不陌生。

今天,知知带着大家来看看,李秉哲与韩国芯片的血泪史。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1910年,朝鲜被迫和日本签订《朝日合并条约》,大韩民国的王室移居日本,开始了长达34年的半殖民历史。

也就在这一年,李秉哲出生在朝鲜的一个地主家庭中。

他的父亲李赞雨,正是暗地里支持李承晚领导独立运动的一员。

时间就这么流淌逝去,在1936年,二十六岁的李秉哲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来自父亲支持他开办的磨米厂的收益。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大家都知道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为了筹措军费,日方令日本银行停止贷款。而随着这件事产生的效应,就是为了偿还贷款,李秉哲掏空了身家,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这次的起点,就在大邱市西门的市场,一个小铺子,主要向中国东北出品鱼干、果品和蔬菜等。

在韩国的文化里,“三”最大,意为大、多、强,而“星”代表了清澈、明亮、永放光芒。

于是,“三星商会”正式成立,它承载了李秉哲对于未来事业希望与憧憬,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三星会在韩国,甚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道痕迹。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1941年冬,日本偷袭珍珠港,三星商会95%的产品被“拿走”当做军饷,这让李秉哲的“三星梦”遭受重创。

四年后,日本人为自己的疯狂付出了代价,朝鲜半岛也重新回到朝鲜人民的手中。

此时,日本在朝鲜所有产业都被低价转让给韩国人,并且提供15年时长的低息贷款。这些产业,占了韩国总产业的80%。韩国也是从这时候起,与财阀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当时被李秉哲父亲支持的,领导独立运动的李承晚

李承晚作为韩国第一任总统,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李秉哲也得以从这次日本撤退的利益中分了一杯羹。

这个时候,李承晚作为李秉哲成长中的偶像,他告诉年轻的李秉哲:“李社长,为了国家,今后应该干的更好,有机会到汉城来,一定要找我。”

李秉哲来到汉城,迎面而来的就是朝鲜战争,汉城成了一片火海,三星物产公司在战火下烧的灰飞烟灭。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在李秉哲为了事业谋求发展,想以实业报国的时候,一个影响世界的技术,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里诞生。

半导体材料成功制造出了第一个晶体管,肖克利进一步构思出可以用平面技术大规模生产的结型晶体管。

晶体管是什么?

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成千上万个晶体管组成了集成电路及芯片,庞大的电路微缩在几厘米的平方上,改变了电子设备,更是改变了世界。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索尼引进晶体管技术,成功制造出风靡世界的半导体收音机,而后引进集成电路技术。1969年,日本GDP为1722亿美元,与此相对比,韩国当年的GDP,是76.76亿美元

李秉哲注意到了日本的变化,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三星已经完成了第一制糖厂和第一毛纺厂的建设,成为了韩国的龙头企业。

日本的三洋电机会长井植岁男告诉李秉哲:“电子工业从以沙子为原料的硅片到录像机,都是从无到有的产业,其附加值高达99.9%”。

李秉哲考察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成立了三星电子,并且力荐韩国政府,大力扶持电子产业。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不得不说,李秉哲是个出色的商人,在三星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海外时,他注意到,决定电子产品性能的是芯片,附加值最高的还是芯片。

在未来的情报化社会,没有半导体的发展,国家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先进国家的附庸。

只是发展半导体产业,三星缺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技术和人才,最主要的阻碍是日本和美国的技术壁垒。

面对这个问题,三星选择收购不少经营困难的公司,但是相对应的,这些公司所掌握的技术,无一例外都是过时的,对于急需突破的韩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杯水车薪。

这个时候带来转机的,就是美日关系的变化。美国刚刚研制出256K DRAM内存芯片,而日本富士通、日立的256K DRAM却已经批量上市。终于在1982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将调查日本的芯片商对美国的廉价倾销。

李秉哲将这一转机的时间,1983年3月15日,称为韩国半导体事业的诞生日。

他决定:“摆脱个人企业的范畴,为了通过技术的先进化,给后世留下一个富裕的祖国,向最尖端的半导体事业进军。”

这句话也一直伴随韩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从这开始,三星就将DRAM存储芯片视为自己要攻克的难题,力争要完成64K DRAM。

三星不仅从美国请了五位半导体设计经验的韩裔美国科学家,加数百名美国工程师,还从美国的半导体镁光买来了设计技术,从夏普买到了最关键的加工工艺,MOS技术

在三星研究投入生产64K DRAM的时候,美国日本已经领先了四年,这就导致三星注定会惨败。

而日本的半导体企业为了打击三星,联合开始进一步降价。

在韩国政府的鼎力支持下,64K DRAM芯片给刚起步的三星半导体带来了1400亿韩元的亏损

但是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三星从零起步,正在追赶日本。

在1987年,美国以日本没有执行协议为名,决定对日本进行3亿美元的进口限制,国际市场DRAM价格回升,三星的256K DRAM芯片终于摆脱亏损。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到1992年为止,三星与美日几乎同时开发出64M存储芯片。

集成电路行业的摩尔定律,就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而李秉哲这种把芯片攻坚战视为国家科技发展没有硝烟战争的态度,让三星从一无所有,追上了摩尔定律。

具体的做法,就是挖人。

说到挖人,让知知想起国内的锤子大佬罗永浩,他的挖人手段十分高超。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同样的,创造出三星帝国的李秉哲,也拿出了自己的手腕,秘密邀请日本和美国技术人员来韩国担当顾问。

在日本经济泡沫,对电子企业研发部门进行裁员的时期,三星接纳了所有的研究人员。

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外籍顾问一共77人,日本籍的占了57人。

三星提供了高薪、四室一厅的公寓,还配备了秘书、司机、厨师等方便他们生活。

这让三星迅速掌握了日本研究体系的情报,并且利用这一点,与东芝联合开发闪存芯片。

由此,东芝研发的闪存技术成了三星的主场,三星轻松在DRAM和闪存领域占据了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其实研究三星半导体与韩国芯片的血泪史不难发现,从一无所有到赶超,离不开的就是韩国政府大力支持。

而韩国政府对其最大的帮助是,放任他们在金融系统内吸纳资金。

李秉哲曾经说过:我在银行搭上一万股股份,就可以调动它们十万、二十万的资金。

1981年5月,韩国实行了一般银行民营化,陆续把15家一般银行交给垄断集团和大企业经营。三星集团一口气购买了商业银行、大邱银行和长期信用银行的股份。

而美国、日本也都是因为国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才使得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2018年,芯片在韩国总出口中占比20%,三星与英特尔分庭抗礼,成为全球芯片产业的霸主。

李秉哲曾经说过,在他死之前,三星一定要进军芯片事业。只可惜,1987年李秉哲因肺癌去世,就在三星存储芯片成功盈利的前夜。

为了集合三星的全部力量攻坚开发周期长的基础科学,最后一年,李秉哲从三星全集团抽调1.5亿美元的资金和尖端人才,投入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的建设。

那时他交出了手头的全部工作,唯独对研究院的建设、人力保证和运营方向一一过问。

李秉哲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全部倾注到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上。

遗言里,李秉哲留给他们最重要的一句话是:

技术的支配者将支配世界。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时间再回到现在,地点回到我们国家。

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为了让我们不再重复“中兴制裁”,不再重复“华为封杀”

只有内芯强大,才能够更强大。

在政策的支持、集成电路产业专家的推动下,我国的芯片其实已经十分先进了。尤其是华为近期的新闻,无疑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5G、麒麟芯片,这些都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落后的国家,如今的我们科技高速发展,不必向霸权低头。

三星与韩国的芯片道路走的崎岖艰难,华为与中国也在走,但是我们走的更快更稳,而这也少不了政府企业与人民的团结。

展望明天,希望中国内芯越来越强大。

我是知知,看完了不要忘记点赞转发关注三连,会继续为大家带来科技科普小知识和日常小快乐~

韩国:不惜代价,不折手段,一切只为芯片事业

评论
暂无任何评论
已成功加入购物车!